博彩平台

快递进村小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

快递进村小支点撬动乡村振兴大发展

2025年03月11日    来源:中国交通报

快递进村,是打通工业品下行“最后一公里”和农产品出村“最初一公里”的重要一环,在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对快递进村再次作出部署。

10多年来,从国家邮政局启动快递下乡工程到中央一号文件持续部署推动快递进村工程,全国建成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34.6万个,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制度供给不断丰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覆盖范围更大。2014年,国家邮政局启动快递下乡工程,我国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实现从无到有。2015年,快递下乡工程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升为国家工程。2020年,国家邮政局正式启动快递进村工程,制定三年行动方案。进入“十四五”期,党中央、国务院对快递进村工程更加重视,中央一号文件持续部署和推动,不断加强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与此同时,针对服务不规范的问题,相关部门修订《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快递服务》行业标准,结合农村实际情况,规范农村快递经营行为,鼓励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业务模式。

多家快递物流和电商企业发出倡议,积极响应和落实快递进村工程,合力扩大快递进村的深度和广度。“十三五”期末,我国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达98%。“十四五”期以来,开放惠民、集约共享、安全高效、双向畅通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触达领域更广。客货邮融合发展对农村特色产业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不仅解决了农村百姓快件收寄难题,还打通了特色农产品出村进城的“最初一公里”。比如,浙江省宁海县打造“集士驿站+公交邮路”的农村物流运作模式,降低农村物流整体成本20%以上,推动实现快递进村、山货进城、就业富民。河南省浚县构建了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覆盖面、村为节点、沿路成线、区域成网的客货邮融合发展格局,提升农副产品、非遗产品的流通效率。

结合本地产业优势,不少农村地区还引导企业积极发展“客货邮+电商、旅游、农业”的发展模式。陕西省柞水县的木耳以“客货邮+农业”的方式走出大山,单日最高销量突破20万单,品牌溢价达到300%。福建省武平县通过“客货邮+电商”的模式,运用电商销售、直播带货等方式,让百香果、脐橙、鹰嘴桃等优质农产品畅销全国。这种爆发式增长源于快递进村构建的价值兑现通道,让藏在深闺的优质农产品获得了市场定价权。

——数字赋能更深。在数字化发展浪潮下,数字赋能成为推进快递进村工程最为显著的特点。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曙光村的村民闫芝梅通过直播将当地胡麻油卖向全国,当地村快递站日发往全国各地的农产品货物接近9000件。这个典型场景的背后,是数字赋能快递进村的具象化表现。

为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提升农村快递服务质量,不少农村地区还搭建数字化监测平台,绘制快递进村电子地图,精细化实施“一村一档”管理,实现了数字化动态监测服务点、快件投递和签收、农特产品发展等功能,通过“快递+”引流模式打造数字化服务站,助力数字乡村建设。当快递进村与数字技术相融合、物流通道与产业振兴同频共振,快递进村吹来致富东风,以小支点有力撬动了乡村振兴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