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地势狭长,地域广阔,南北跨度达到82公里,东西距离达到45公里,全市面积203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70万人,现辖23个乡镇、3个街道、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共有379个建制村。长期以来,南安市的地域情况导致快递进村存在村落分散进村成本高、村级站点覆盖率低等瓶颈难题。
针对快递下乡进村“最后一公里”的扼喉之痛,近年来,泉州博彩平台 (以下简称“泉州局”)持续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充分发挥快递企业区域总部集聚优势,在南安市先行试点快快合作进村,以点带面持续推进进村网络整合、村级站点建设等,打磨项目、打造样本,以“四个转变”有序推进农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进一步擦亮抱团合作进村路线,不断为快递进村注入强劲力量。
从被动进村变为主动担当
面对农村地区件量少、配送远、成本高等现实问题,泉州局集中细化进村模式、组织架构、合作模式和流程、派费指引以及企业自律规定等内容,为合作进村定下总调子,
泉州局在南安市实行以“片(区)长负责制”为主体的“区域包干进村”制度。南安市参与快快合作的22个乡镇(街道),共被划分为5个责任区,由“通达兔”5个主要品牌企业抽签确定责任区域,并按合作方案分片区牵头快快合作进村,包括设立村级站点、明确交接流程、沟通进村费用等,同时建立南安市快快合作进村工作专班,通过每月一次现场会、每周一次线上督导,“一对一”“手把手”加强工作指导,及时跟踪进度,解决推进难题,切实搭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部门—省级总部—一级许可企业(片区长)”的“三级联动”机制。通过政策引导、资源整合和模式创新等方式,促使快递企业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探索。通过共享末端网点和服务资源,降低运输成本,实现互利共赢。
从空白乡村变为合作样板
“之前网购个东西,还要去镇上取快递,费时又费力,现在村里设置了服务站点,方便多了。”家住南安市官桥镇九溪村的吴女士开心地表示。
针对前期存在村级站点设立难、不稳定的情况,泉州局不断完善农村快递末端服务设施,持续推进“一村一站”工程,下大力气推动“多站合一、一点多能、一站多用”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运行使用,在人口密度较大的村通过企业自建服务站,在有一定活跃度的村小卖部、小超市、党群服务中心搭载村站、合作站,在一些较为偏远、交通不便的村创新打造村干部作为进村“合伙人”的新模式,村干部家作为村级站点,村干部每日负责从镇到村的一站式运输进村服务等方式,丰富站点造血功能,真正实现建得起来、用得起来,努力建成更为普惠、便捷、高效的农村寄递物流体系,提高农村群众使用快递服务的便利性。
与此同时,泉州局积极探索实施“企业运力为主+社会运力为辅”模式,在企业自行派送基础上,吸引村民自有车辆等闲散运力资源,发展“村民带货”,由快递公司按件计数给予运输费用,每村每月直接降低企业运输成本500元,既弥补了农村快递运力短板,又增加了村民的灵活就业和收入渠道。同时,还积极叠加农村“客货邮融合”等模式,通过18条“客车带货”路线,多渠道拓展农村快递运力资源,真正做到多元集约、服务延伸、成本管控。
从考核制约变为政策倾斜
“快递进村既要‘进得去’又要‘守得住’。”泉州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南安市快快合作现在仍然面临村级站点选址困难、运营不稳定、进村服务易反弹等问题,为此,该局积极与属地政府各部门沟通协调,分类施策稳步推进快递进村寄递物流体系建设。
泉州局逐步改变考核制约这一传统思路,积极引导省区快递企业加大对农村地区利益分配的倾斜力度,对责任片区的一级加盟企业给予进村支持政策。各省区快递企业积极响应,中通按月固定补贴网点1000元,申通按月给予网点房租补贴8000元,圆通通过全线增加派费,每月提升网点派费近7000元,真正实现“政府引导、总部让利、网点受益”。
此外,泉州局还积极利用客货邮村级站点建设“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综合物流服务站,通过政策共享,减轻建站成本,实现降本增效。
从进村难题变为创新课题
随着南安市进村网点的不断加密,村民平均取件距离缩短了3公里以上,收件方式也有了多样化选择。自2024年9月开启快快合作以来,南安市进村快件投递量提升45%。南安砂糖橘、脐橙、沃柑等时令水果也通过便捷的服务网络实现农产品上行,推动快递与地方产业合作共赢。南安市通过快快合作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整合了村站建设、运输力量等资源,推动进村件量提升,实现了进村成本的有效控制,单件快件进站费用下降0.2至0.3元,助力单个品牌企业每月每村降低进村成本1000元。
泉州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巩固南安市快快合作成果,有条件的试行增加物流配送无人机起降点,鼓励无人驿站建设,推进智能公交邮箱、智能快件箱等设备应用,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物流数字化改革,综合运用信息化系统,监测分析农村快递服务水平,确保农村末端网络稳定。